书城春秋 ——北京大学图书馆110周年纪事展

Chinese, Simplified(简体中文)
11月3-16日、阳光大厅北,举办“书城春秋-北京大学图书馆110周年纪事展”,欢迎关注。

前言

  2012年,北京大学图书馆迎来了她的110周年华诞。回首110年来,北京大学图书馆不但收集了宏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了本校师生乃至中外各界人士,在历史的不同进程中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同时也形成了自身厚重的文化积淀,勤谨奉献的职业传统,勇开风气的进取精神,这些都是今天乃至未来北大图书馆人的宝贵财富。

借110周年馆庆之际,我们以《书城春秋》为题,图文并茂,将北大图书馆110年发展过程中的诸项史实提纲挈领地展示于此,希望与各界分享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历史瞬间、风云人物、馆舍变迁、重大事件、重要成果和辉煌成就等。

 

展览共四个部分:

一、领导关怀:国家及部委领导人访问、题词。

 

二、历史瞬间

  从1902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落成,到2012年孟冬,北京大学图书馆走过了整整110年,世纪风云、百年书香,都已深深地烙印在这个古老而年轻的机构中。

顺着时间的脚步,细数北京大学图书馆百余年岁月中的辉煌瞬间——

建国前:1902-1949年10月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1949年10月-1978年

改革开放后(一):1979-1992年

改革开放后(二):1993-2002年

改革开放后(三):2003-2012年

 

主要展示馆舍、机构变迁和业务发展——

1、不断增长的馆藏资源:

年份

北京大学图书馆历史上的馆藏变化

1902

78000余册

1917

147170册

1920

馆藏图书162031册,其中汉文书142115册、西文书17485册、日文书2431册;杂志中文370余种、西文170余种、日文48种;日报中文30余种、日文2种,西文数种。

1923

图书馆藏书184008册;其中中文书140000余册,西文书26356册,日文书2480册,杂志15170册,订有杂志近600种,中外报纸40种。藏书量居当时国内大学图书馆首位,全国图书馆第三位。

1933

图书馆藏书176988册(包括中文129972册,西文44306册,日文2710册),另有杂志204种、221654册,地图160册。

1934

图书馆藏书239323册(包括中文162463册,西文64734册,日文12126册),另有杂志420余种。

1936

馆藏图书总计为244440册,其中中文图书177477册,外文66963册,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大规模图书馆之一。

1948

通过接收、受赠、购买,图书馆藏书增长很快,总量达724894册,其中中文书530104册,日文书66186册,西文书128104册,藏书量跃居全国第二(报刊未计)。

1952

馆藏总量160万册

1957

馆藏总量达到1927203册

1963

馆藏总量为2402436册

1965

馆藏总量2570000册

1975

馆藏总量为280万册。其中中文书190万册,西文书40万册,东方文书30万册,俄文书10万册,期刊1万余种,13万册。

1982

馆藏总数631352种,3355727册。

1992

馆藏总计949680种,4169252册,居全国高校图书馆首位。其中图书859786种,3425416册;期刊37613种,636753册;其他类型文献52281种,98083册。居当时全国高校图书馆首位。

2002

馆藏图书达530万册,中文现刊4045种,外文现刊3167种,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15000余种,光盘及网络数据库273个,电子期刊13000种,电子图书近100000种,古籍150万册,其中善本20万册。

2011

图书馆(含总馆、医学图书馆、分馆)印本馆藏总量已超过千万册/件,其中总馆收藏近800万册;总馆电子资源馆藏数据库476种,电子期刊54121份(含少量重复),电子图书276万种,多媒体资料22689种、56340件。

 

2、北京大学图书馆历史上的开馆时间

时间

开馆时间

1918年4月

延长了开馆时间,周开馆时间达到73。5小时,使北大图书馆成为当时开馆时间最长的图书馆之一

1936

延长开馆时间至每周76小时

1948

平时上午8时至晚9时;星期六上午8时至下午5时;星期日上午8时至12时。

1995

延长开馆时间,取消每周三下午内部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开放

1998

借阅时间延长为早8点至晚10点连续开馆(周末除外)、取消中午休息

2000

延长开馆时间,周日下午增加借阅服务

2012

周末全部开放,借阅服务时间每周98小时,自习区每周112 小时,为图书馆历史上最长开放时间,在北京市和全国高校图书馆中位居前列

 

3、北京大学图书馆历史上的阅览室设置变化

年份

阅览室设置

1918年10月

沙滩红楼一层总馆,并在二院(马神庙)和三院(北河沿)设立了分馆,此后逐步设立了第一(中文杂志)、第二(中外报纸)、第三(西文/日文杂志)、第四(中文书籍)、第五(外文书籍)、第六(教员)六个阅览室。另有大小书库20多个。

1931

松公府遗址馆址,包括大阅览室、特别参考室、杂志阅览室、阅报室等四个阅览室,七个书库。另有目录厅兼出纳室。

1935

共有西文阅览室、中文阅览室、指定参考书阅览室、期刊阅览室及特别阅览室等5个阅览室,后又辟研究室24间。

1953

三个主要借阅处:设在总馆的总书库、总出纳台和第一阅览室(理科阅览室);设在文史楼三层的第二阅览室(文科阅览室);设在原电机馆的第三阅览室(新文化阅览室),增设了解答读者咨询的读者服务组、十个系阅览室,全校共有阅览座位1700余个。

1960

借阅处增为八个:第一阅览室(总馆,借阅哲学、社会科学书籍),第二阅览室(文史楼三层,借阅人文科学教学用书),第三阅览室(文史楼东,借阅马列主义著作和社会科学教学用书),第四阅览室(四斋东,借阅理科教学用书),第五阅览室(四斋,借阅解放后出版的报刊),课外读物阅览及出纳处(五斋),善本阅览室(民主楼二层),旧书刊阅览室(外文楼楼顶)。

1975

阅览室共计31间,座位2400个。是当时国内建筑面积最大、馆舍条件最好的图书馆。

1991

馆内读者服务点达38个,包括目录服务处4个,借书处5个,普通书刊阅览室14个,特藏阅览室10个,文献技术服务处5个。

2012

共有总咨询台、总还书处、闭架借书处、证卡服务处、馆际互借处、网络资源检索区、机读目录检索、卡片目录检索、总复印室、工具书阅览室、古籍阅览室、东门咨询台、音乐视听室、人文社科图书借阅区、多媒体学习中心 、视听欣赏区 、多媒体研讨室 、保存本阅览室、季羡林/张芝联/钱端升赠书阅览室、文学图书借阅区、科技图书借阅区、马克思主义文献阅览室、地方志阅览室、数字应用体验区、民俗学民间文学文献中心(段宝林赠书)、学位论文阅览室、宿白赠书室、北大文库、特藏阅览室、期刊阅览区、民国旧报刊室台湾文献中心、过刊阅览室、港台报刊阅览室、文艺过刊阅览室、报纸与文艺期刊阅览室、新书阅览室、教学参考书阅览室、北京大学数字加工中心、昌平储存图书馆等30余处服务点。

 

4、北京大学图书馆部分学术成果获奖(省部级以上奖励)情况

年份

获奖情况

1987

图书馆主持编制的“北京地区西文图书联合目录”通过国家教委主持的部级鉴定,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委科技情报数据库建设三等奖。

1995

图书馆主持编制的“北京地区西文图书联合目录”通过国家教委主持的部级鉴定,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委科技情报数据库建设三等奖。

1998

由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共同承担的“中关村地区书目文献信息共享系统”(APTLIN)获中科院1998 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APTLIN 是我国第一个在高速网上投入运行服务的书目文献共享系统。

2002

谢琴芳主编的《CALIS联机合作编目手册》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姚伯岳著《黄丕烈评传》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04

肖珑主编的《数字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一书获“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二届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著作奖”二等奖、“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06

戴龙基主编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6 

肖珑主编的《数字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获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8

改革开放三十年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百项精品成果奖”评选结果揭晓,图书馆有5项成果获奖,其中正式奖1项,提名奖4项。

2009

图书馆“全方位、多学科的信息素质教育创新系列”课程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

2010

胡海帆、汤燕主编《中国古代砖刻铭文集》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肖珑为子项目负责人的“百万册数字图书馆的多媒体技术和智能服务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2

张红扬、邹新明主编的A Pictorial Record of the Qing Dynasty:Qing Dynasty Architecture(Gale-Cengage Learning Aisa Pte Ltd, 2010)一书获得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三、几代群英

北京大学图书馆历任馆长一览表

姓名

职务

任职时间

李昭炜

藏书楼提调

1898.8

梅光羲

藏书楼提调

1902.10-1906.3

王诵熙

图书馆经理官

1916.3-1911.1

刘绵训

图书馆经理官

1911

任钟澍

图书馆经理官

1911

徐鸿宝

图书馆主任

1914.1-1917.3

夏元瑮

代理图书馆主任

1917.3-10

章士钊

图书馆主任

1917.10-1918.1

李大钊

图书馆主任

1918.1-1922.12

皮宗石

图书馆主任

1922.12-1923.7

袁同礼

图书馆主任

1923.7-1926

马衡

图书馆主任

1929.3-1931.1

樊际昌

代理图书馆主任

1931.1-1931.2

钱稻孙

代理图书馆主任

1931.2-1931.3

毛准

图书馆馆长

1931.3-1935.8

蒋梦麟

图书馆馆长

1935.8-1937.7

严文郁

图书馆主任

1935.8-1937.7

袁同礼

长沙临大图书馆馆长、

1937.10-1938.1

西南联大图书馆馆长

1938.4-1938.12

严文郁

西南联大图书馆主任

1938.4-1943.2

董明道

西南联大图书馆主任

1943.2-1946.5

袁同礼

图书馆馆长

1945秋-1946.10

毛准

图书馆馆长

1946.10-1948.12

向达

图书馆馆长

1949.5-1957

梁思庄

图书馆副馆长

1952.9-1981

耿济安

图书馆副馆长

1957-1981

蓝芸夫

图书馆馆长

1958-1966

赵新月

支部副书记、书记

1958-1966

王秀敏

支部副书记、书记

1960-1966

阎光华

支部书记

1972.5-1977.12

白晨曦

总支书记

1971.10-1978.5

谢道渊

图书馆馆长

1978.5-1985.3

郭松年

图书馆副馆长

1978-1987

潘永祥

图书馆副馆长

1979-1990

童竞

总支副书记、书记

1979-1984

隋凤花

分党委副书记

1982-1997

书记、党委书记

马士沂

图书馆副馆长

1982-1986

庄守经

图书馆馆长

1983.6-1993

徐雅民

分党委书记、副馆长

1986-1989

周龙祥

图书馆副馆长

1986.8-1996.6

蒋彦振

图书馆副馆长

1986-1992

林被甸

图书馆馆长

1993-1999

戴龙基

图书馆副馆长、图书馆馆长

1993-2008

朱强

图书馆副馆长、馆长

1993-

武振江

图书馆副馆长

1995.1-2009.8

谢琴芳

图书馆副馆长

1996.9-2002.9

高倬贤

党委副书记、党委代书记、党委书记

1995.6-

季红

图书馆党委副书记

1999-

肖珑

图书馆副馆长

2001.4-

陈凌

图书馆副馆长

2003.10-

聂华

图书馆副馆长

2008.1–

 

四、馆员风采:馆员文体活动掠影。

  更多北京大学图书馆纪事请详阅馆庆主页——书城春秋(http://pkul110.lib.pku.edu.cn/content/1902-1920)栏目。

  另,北京大学图书馆已经印制了《书城春秋——北京大学图书馆110周年纪事》(图书),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