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项目

古籍

1、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家谱丛刊(1000种,预算600万)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家谱约2200种,其中善本160余种,《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所收600余种家谱中,有58种为北大馆所藏,其中49种为孤本,如明刻本《古歙方氏历代源流世谱》十卷、《新安武口王氏重修统宗惇叙支图》、《清华胡氏族谱》,明抄本《》等,清乾隆刻《石氏宗谱》、《泾川朱氏宗谱》、《歙县结林萧江氏支谱》、《土桥何氏族谱》等;满文家谱有《长白郭氏家谱》、《雅尔浒地方佟佳氏家谱》等。馆藏家谱总计有2百多个姓氏,且类型名目繁多,有族谱、宗谱、世谱、世系、世系录、家乘、通谱、统谱、大同谱、统宗谱、支谱、分谱、房谱、谱述、清芬录、诵先录、传芳集等,以及皇家、宗室的玉牒等多种;谱籍地域覆盖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广东、福建、四川、河南、河北、山东、山西、东北三省、上海、天津等省、直辖市,此外还有朝鲜家谱68种。近代名人毛泽东、杨开慧、刘少奇、张国焘、胡适等人的家谱在北大馆也都有收藏。北大图书馆拟从馆藏家谱中选出1000种影印出版,相信这批家谱的出版将为社会各界提供大量的宝贵参考资料。

 

2、《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丛帖汇编》(100种,500万)

    以研习、保存和欣赏书法为目的而镌刻的丛刻法帖,是中国传统金石中的重要类别。法帖中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名人诗文、书信和手札,这些札文原作今多已失传,赖法帖得以流传。所以丛帖在反映古代思想、文化、社会活动方面,在保存和展示书法艺术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从现存实物看,丛帖发端于北宋,明清时达到鼎盛,绵延发展至民国初。由于丛帖频繁阅看的属性和近代扬碑抑帖的风气影响,丛帖亡佚远甚于其他碑拓,存世完整丛帖的数量不多,解放后更是越来越少,因此收集难度大,价格也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传统优秀文化的重新认识与大力弘扬,书法界帖学的回归与复兴,丛帖收集受到重视,然因其存世稀缺而得到不易,这为北大图书馆丰富的丛帖收藏提供了很好的出版机会。

    北大图书馆是国内外丛帖收藏大馆,传世丛帖400余种,而北大图书馆丛帖收藏就有近300种,藏量仅次于国图、上图,内容上则有代表性的丛帖品种基本囊括。其来源,既有民国时期容庚为燕京大学购集的一些精品,更有近十余年北大图书馆下大力收集的百余种佳帖,如宋刻《汝帖》;明刻《戏鸿堂法书》、《郁冈斋墨妙》、《东书堂帖》、《余清斋帖》、《清鉴堂帖》、《二王帖》、《书种堂帖》、《海宁陈氏藏真帖》;清刻《琅华馆帖》、《英光堂帖》、《清霞馆梁帖》、《天瓶斋法书》、《太原段帖》、《涿拓快雪堂法帖》、《明人国朝尺牍》等等。不仅完整、品相好,也有容庚《丛帖目》未载的稀见品种。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丛帖汇编》拟从馆藏中精选历代丛帖100种,全部整本复制,入选标准是有代表性的丛帖品种,且为善本、全本。目的是为后世保存丛帖中的重要经典。此套书因篇幅较大(每种约为6至16卷),出版费用较高,预计需要500万元。

 

3、《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拓片珍品图集》(50种,50万)

    北大图书馆藏有金石拓片4万种,约8万份,收藏量居国内领先,高校之首。在海内外拓片收藏领域中占有重要且显著的位置。北大藏拓以系统、全面、传世品种齐全见长。虽不以版本早著称,但藏品中也不乏北大特有的孤本,以及宋、明早期拓印且名人题跋较多的裱本,如:孤拓《曹黼墓志》,宋拓《水头镬铭》、《昭仁寺碑》,明拓《泰山刻石》、《石鼓文》,初拓《景云碑》、《董美人墓志》,传世仅两本之一的《鲜于光祖墓志》等等。这些善本碑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无论从文献资料、书法艺术、题跋印记,还是其本身的文物属性等多方面来看,其价值之高都是被公认的。目前已有数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拓片珍品图集》拟从馆藏中精选馆藏最有代表性、最为经典的石刻善本拓片50种,包括宋元代拓本,明代拓本中的稀见本,传世孤本,有特别重要价值的石刻初拓本。原石已毁或流失域外的有特别重要价值的稀见本,有著名学者代表性题跋的有重要价值的拓本等等。整本原大彩印,包括头尾、题签均原样复制。此图录预计需要50万元。

4、《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代彩绘州县舆图百种》(预算100万元)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代地图丰富,其中仅彩绘的清代州、县地图,即达百种以上。这些彩绘州县地图大多采用中国传统的形象画法,气象生动,风格多样,美轮美奂,既具有极高的历史地理参考价值,也有很好的艺术鉴赏价值。由于均出于手绘,故可以说都是孤本,而且基本上都没有出版过。如果能将这些地图结集出版,再现中国传统的地图绘制艺术,同时为史学界提供珍贵形象的历史地理资料,定会受到社会的欢迎和好评,并成就中国出版史上的一段佳话。

Chinese, Simplified(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