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京 大 学 图 书 馆

通  讯

总第56期 

二零零七年四月十三日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办公室编——

分馆建设

2006年分馆工作总结会暨国关学院分馆开通仪式

以评估促发展--分馆试点评估工作纪要

分馆代表赴深-港-穗考察

分馆代表赴深-港-穗考察成果汇报

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为我院医教研的发展提供文献信息保障

香港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苏德毅来访,考察分馆建设并提出建议

 

工作动态

系统工作进展

馆期刊阅览部九层西文过刊库整架小记

特藏整理红三楼顶图书

开学伊始迎“高峰”

多媒体资源部及多媒体中心成立

数字图书馆服务门户正式运行

北京大学内地版中外文图书供应商招标工作正式启动

采访部利用实用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2006年度先进工会小组记

图书馆新入馆工作人员岗前培训效果良好

 

项目进展

CALIS暨CASHL管理中心联合召开馆际互借员培训会

建设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信息资源平台--2006年度CASHL资源与服务的发展

会议综述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资源建设研讨会召开

2006年全国图书馆古籍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

我馆同仁参加“朱子学与上饶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7届年会”

简讯

胡颂平子女向我馆捐赠其父日记手稿

图书馆“离退休、民主党派、少数民族、归侨迎新春茶话会”暨新春送温暖活动

图书馆工会通过“模范之家”验收工作

图书馆标识系统全面完工

图书馆完成首个年度报告

邓广铭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展

我馆已故中文编目股股长施廷镛先生遗著出版并获奖

喜讯


 

----- 分 馆 建 设 -----

2006年分馆工作总结会暨国关学院分馆开通仪式
          --附张国有副校长的讲话

  2006年10月20日上午,分馆工作总结会暨国关学院分馆开通仪式会议在国关学院二楼会议室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副校长张国有教授,图书馆馆长戴龙基,副馆长肖珑,还有国关学院、地空学院、社会学系等单位的领导,学校17家分馆和北大医院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校内10个院系资料室的负责人,以及图书馆主要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共约50人。
  会议由肖珑副馆长主持,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关贵海教授首先发言。关院长的发言分三个部分:国关分馆情况简介、加入分馆的体会以及存在的问题。国关学院是2006年1月正式签约成为北大图书馆的分馆,加入分馆后的效益显著。首先,加强了文献资源的管理,使学院的文献资源得到充分保护和利用。其次,文献管理规范有序,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第三,使本院师生在利用本院和校图书馆的资料方面,得到更好的服务,促进了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作为分管图书馆工作的副校长张国有教授第一次参加全校分馆建设方面的会议,会前他仔细询问了全校分馆及院系资料室的总体情况。张校长在会上做了非常精彩的发言,具体内容见本文附录。
沈正华老师代表分馆办公室做工作总结,首先,概括总结分馆建设五年多的经验和体会,介绍了分馆建设的模式、特点和最终目标;其次,简要回顾自2001年以来分馆逐年的发展情况;第三,列举详实的数据介绍分馆机读数据库建设的进展情况;第四,介绍服务工作的纵深发展,这也是分馆今后工作重要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最后,从8个方面介绍了对今后工作的设想。4位分馆代表也分别做了精彩的发言:物理学院分馆的范淑兰老师做了题为"文献资源建设是分馆服务的物质基础"的报告;中古史中心分馆臧健老师介绍了"专业分馆在服务创新中的探索与实践";地空学院分馆的李凤棠与大家分享的经验是"集中回溯编目是加速分馆建设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经济学院分馆王晓萍老师则综合了本馆及兄弟分馆的经验,向大家介绍"分馆自建数据库的简况"。然后与会代表自由发言,就分馆与中心馆的各类工作进行交流和探讨。
  最后,图书馆戴龙基馆长祝贺国关学院分馆正式开通并做会议总结,他指出:在我们做出一些工作、达到一定层次后,相应会得到学校的重视,一些问题也会得到解决。他认为:分馆的努力是成功的基础,分馆与中心馆应加强互动,加强分馆队伍建设是分馆建设成功的关键。分馆工作已经在向纵深发展,但还不够,还要提很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尽量做好分馆建设,体现出北大图书馆员的服务水平和层次,体现出各专业学科的特点。最后衷心希望分馆建设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分馆办公室 沈正华)


附:张国有副校长在2006年分馆工作总结会暨国关学院分馆开通仪式上的讲话

  首先,很高兴参加此次总结会,同时也祝贺国关学院分馆正式开通。现在的北大的图书馆体系是一个图书资料联盟,参加这个资源共享共建系统的有19个分馆,包括校本部和医学部的,这是几年来总馆和各院系图书馆共同努力的结果。等会儿我们要去参观国关学院分馆,就硬件、软件条件来说,国关学院分馆的水平在院系中已经算是中上水平,接下来关键是要看在分馆建设中的理念、规则、做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对北大的图书馆体系来说,总馆管理全校的文献资源,承担全校的资源共享任务,同时在与校外、国外图书馆的交往中发挥主导作用。除此而外,分馆管理本院系的专业文献资料,为本院系的教学科研服务。世界上重要的大学图书馆的分馆建设都是比较好的,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等。建立分馆体系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北大在大力发展总馆的同时,也有必要发展分馆。
分馆建设的结果是集中了专业学科的文献,满足了本学科师生的专业需求,也避免了不同学科文献放在一起的弊病。目前全校40来个资料室中,有的已经加入分馆,有的还在外面没有加入,希望各院系资料室都加入,这是一个基本要求。早加入比晚加入好,早加入,早收益。学校也会在管理上、物质上予以支持。
  一些分馆之所以不愿加入,我想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自己投入资金、人力建设了多年,交出去于心不忍;二是本院系资料室主要满足本学科的需要,如果被非本专业的读者使用,会影响本专业师生的学科需求。院系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是合理的,总馆也要考虑分馆的合理需求,帮助支持分馆。比如在外文文献的采购方面,学校给予总馆资金上很多支持,总馆也可以在此方面给予分馆支持。有的分馆经济上有困难,总馆要在资金上予以支持;有的分馆经济较为充裕,总馆则应在管理上、规则上予以支持。如在加入分馆后,为满足学科建设需要,总馆在规则上可以适当照顾分馆,首先应满足本学科师生读者的需要。
  当然还有一些原因,今天就不说了,主要是上面两个基本问题。
  总馆、分馆的建设是一个大系统,它们都是其中的基本组成部分,缺一不可。老师、学生、图书是教育的基本条件(当然理科还有实验室),所以图书馆建设在一流大学的建设中是基础条件。我们投入、支持图书馆的建设,无论总馆、分馆,学校都会继续予以支持。北大图书馆在亚洲属于一流,这应包括总馆与分馆,两者的建设都是基础,需要进一步重视。
  再一个是队伍建设问题,这是决定性的。人的理念、人的积极性是关键,软硬件条件再好,没有队伍水平的提高,也就没有建设水平的真正提高。队伍建设包括人员培训、包括合理分工。今后应每年召开一次总结会,还要去国外、境外参观,考察其他大学图书馆体系的先进理念,体验其环境、氛围,开阔眼界,回来后帮助提高我们的总馆与分馆建设。
  人数不是很多的情况下组织大家去学习,作个出去参观交流的规划,这是分馆建设的重要部分。
今后分馆建设中遇到问题,学校要帮助解决,在人员、资金、面积、规则等等方面提供帮助。
  这里还要强调一下规则。有规矩才能协调人与人的关系,规矩是做成事情的重要部分。规则有了,并且不断加以修改,得到认真的执行,事业就可以顺利发展。
  我能够协调到的部门,会尽力而为,与大家一起,共同把总馆、分馆建设好。最后特别感谢总馆、分馆的领导与工作人员,感谢各院系领导,希望我们继续努力,使分馆建设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
                     
    (分馆办公室 张明东整理)

以评估促发展
       --分馆试点评估工作纪要

  图书馆分馆建设自2001年开始,截止2006年底已经建成19个分馆。分馆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北京大学的文献资源保障水平,对全校文献信息资源实行统一管理,提高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校内资源共享。目前,分馆在行政上归属学院领导,在业务上接受图书馆领导,其馆藏纳入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进行统一管理。
  为了检查和评估分馆建设的成绩和效益,2006年12月22日,图书馆对物理学院分馆和教育学院分馆进行分馆试点评估工作。这是图书馆首次开展分馆评估工作,旨在以评估促进分馆的发展。
根据《北京大学图书馆分馆评估指标体系》,由图书馆领导、分馆办公室主任和分馆代表共同组成评估小组,主要对分馆的"办馆理念"、"资源建设"、"读者服务"、"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办馆效益"等各个方面进行总体评估。评估活动在两个分馆分别进行,由图书馆戴龙基馆长主持。参加人员有:评估小组人员、学院主管领导和教师代表、各分馆工作人员。
  两个学院分馆的负责人围绕分馆评估的指标体系,利用详实的数据,详细介绍了各自分馆的工作和成为图书馆分馆以来所取得的成绩:1)业务更标准,管理更规范,在大馆指导下制定了规章制度;2)业务水平有所提高,与大馆和其他分馆有了更多的交流;3)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自动化借还;4)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编目数据可以共享,借还量增加,文献利用率提高;5)资源共享程度提高,流通中久借不还的现象大大减少;6)老师学生主动提出一些要求,体现了分馆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
  在随后的交流中,两院的主管领导谈了学院对分馆工作在人力、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并充分肯定了分馆在教学科研中的贡献,以及学院在加入分馆体系后的受益之处。教师代表也纷纷发言,对图书馆和分馆的资源和服务表示肯定,并对学科资源建设与分布、特色资源建设、资源数字化等提出了意见。
  在交流对话时,馆长戴龙基首先介绍了图书馆经费的使用情况,这些年由于经费限制,自然科学类外文图书收藏的确有很大不足,图书馆已经向主管校领导反映了这一情况,争取支持。他指出中心馆对分馆建设的支持主要体现在:1)外文期刊;2)电子资源和外文图书;3)馆员培训;4)自动化系统。他说:学校同意我们与院系结合共同建设分馆的模式,我们要一直坚持调动两方面的积极性,做好分馆工作。接下来,戴馆长告诉大家,一些在分馆和图书馆都找不到的资料,可以通过图书馆馆际互借或文献传递服务获取。北大图书馆的文献服务网络已经覆盖了国内、国外的许多名牌大学。戴馆长最后还谈到明年重点要针对教员和研究生这个读者群进行用户满意度的调查,要用新的理念来看待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
  评估小组、学院领导以及教师代表对分馆馆员在配合教员开展课题研究、开展人性化服务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表示了极大的肯定。并在汇报和座谈后对两个分馆进行实地考察。
  在听取汇报、相互交流、实地参观之后,评估组成员就两个分馆的办馆特色、主要成绩和今后工作中有待加强的方面进行了充分讨论,评估组成员认为:本次被评估的两个分馆都做了认真的准备,提交了十分精彩的汇报,对其他分馆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本次评估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起到了鼓励、检查、沟通、交流的作用。
  首先,大家对试点单位的日常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们加入分馆后取得的各项成绩有目共睹;
  其次,参观的过程本身对分馆的环境、基础设施、馆藏及服务都是一次全面检查;
  最后,评估也为沟通和交流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尤其是学院负责人和图书馆领导,以及其他分馆的负责人共同参加评估,就分馆和图书馆的关系及多方面的工作进行充分的讨论,对促进双方的工作发展是积极而有效的。
  评估使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为实现这一目标认真探讨,营造了一种和谐互动的气氛,并为2007年全面开展分馆评估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也为今后更好地进行分馆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分馆办公室)

评估小组在教育学院分馆 评估组成员和分馆代表出席物理学院分馆 物理学院教授发言

分馆代表赴深-港-穗考察

  在学校、中心馆及有关院系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1月16日-22日图书馆组织了分馆代表团赴深圳、香港、广州三地进行业务考察。考察代表团由以下人员组成:肖珑副馆长任团长,分馆办公室主任沈正华任副团长,其他成员来自国际关系学院、软件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经济学院、哲学系、中古史中心、物理学院、数学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以及北大医院等分馆。
  为做好此次考察工作,图书馆做了大量周密的准备工作,组织培训――关于访问地图书馆的概况介绍,要求每位同志提交各自的考察计划,并提前将考察提纲发给访问单位。此次考察走访了六个图书馆及八个图书馆分馆,包括:
  
  深圳: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深圳市图书馆
    香港: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香港大学图书馆、香港大学法律分馆、
       香港大学牙医图书馆、香港大学医科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香港中文大学法律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图书馆、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图书馆
    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经济管理分馆和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分馆

  考察团所到之处,各大学图书馆总馆馆长和分馆馆长均亲自出面接待,并为考察团提供了情况介绍、交流座谈和实地参观等项目。考察人员的收获和体会有:
1. 由总馆和院系分馆共同组成大学文献信息服务和保障体系,是境外(也包括部分境内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普遍采用的模式。考察团所走访的院校的基本做法是:
  1) 总馆负责总体规划、业务指导,统一调配经费、人力;
  2) 文献的采购由总馆和分馆共同规划完成;
  3) 文献的加工和软硬件系统维护由总馆负责;
  4) 分馆的主要任务是面向院系和学科收藏文献,参与资源建设,提供读者服务、学科咨询等。
2. 分馆与总馆之间、分馆馆员与院系教员之间的密切沟通与联系是通过一系列制度给予保障的。例如:分馆馆员通过参加委员会或工作组可直接与总馆的业务部门沟通,参与政策制订,或详细了解院系教员的项目研究进展及信息需求情况。
3. 香港地区图书馆员的服务理念是读者至上、服务为本,任何情况下都以满足读者需求、为读者提供满意服务为目标。因此分馆的服务时间、服务政策等都是在这样的理念下制定的。
4. 分馆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普遍较高,队伍年轻化。特别是在香港地区,分馆馆员除图书馆学硕士之外,他们还有所在学院的学科的本科学位(例如法学院分馆馆长具备法学学士学位),这种复合型知识结构是完成本职工作的重要人才保障。此外,各院校也普遍重视馆员在职培训和学习,对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改善现有队伍的知识结构,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都十分有益。
  此次考察圆满结束。通过考察,结合校领导和馆领导对分馆工作的指示,分馆办公室对分馆下一步的发展工作规划如下:
  1. 继续扩大分馆队伍:2007年我们拟增加2-3家分馆,初步考虑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人民医院、中文系等比较有条件的院系资料室。
  2. 重点做好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分馆工作人员水平:在以编目、数据回溯为重点进行培训的基础上,加强关于馆藏发展、读者服务方面的培训,制定系列培训计划。
  3. 为北京大学图书馆系统――即总馆+专业分馆共同开展文献信息保障与共享服务的模式准备发展规划,拟对全校分馆和院系资料室开展一次全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资源、服务、人员以及馆舍等方面情况。
  4. 继续加强分馆书刊回溯编目、评估等方面的工作,增加人力和经费投入。
  
                            (分馆办公室)

分馆代表赴深-港-穗考察成果汇报

  2007年3月16日上午,分馆代表赴深-港-澳考察成果汇报会在图书馆新馆会议室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图书馆领导戴龙基馆长、朱强副馆长和肖珑副馆长、来自分馆和院系资料室的代表以及分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共计20余人。
  汇报会由肖珑副馆长主持。有五位分馆代表先后发言。他们的发言中既谈出了共同的认识和体会,又各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五位代表的发言题目分别是:1)范淑兰:分馆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的借鉴和探讨;2)李惠芳:以人为本的读者服务,崇高的敬业精神;3)王晓萍:细微之处见管理;4)李凤棠: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5)章棣:穗港考察汇报。从发言中可以看出,考察人员不仅是看设备,而且看理念、看管理、看服务,从各个方面开拓了眼界,为分馆今后的服务工作如何开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香港中文大学的同仁对北大考察团成员在访问中的认真态度给予了高度评价。
  会上,戴馆长发言说:近几年来我们的分馆建设采取了自己的作法――逐步过渡而非一刀切,因为北大的摊子太大,全部收回会造成一定时间内管理上的混乱,影响读者使用图书馆的资源,而逐步过渡则双方都易于接受,有利于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几年来,大馆主要是在加强管理、培训和系统支持等方面做工作。分馆的同志们做了很多工作,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和大家的辛苦工作分不开的。我们先后两次组织外出考察访问,效果都很好。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对全校分馆系统的大模式还需要认真讨论,目前的模式并不是一个成形的模式,也不是一个最终的模式。这里想请大家出出主意,下面的发展是一家一家往下做还是想一些其他的办法。过去,图书馆的主管领导迟惠生副校长和吴志攀副校长都曾讲过,参加分馆是回归主流,早回归比晚回归好。下面我们还要发展一些分馆,等条件成熟后才能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就是形成我们最终的模式。本学期借学校本科评估的契机,我们要对院系资料做一个彻底的调查,希望在调查的基础上各位能献计献策,北大院系资料室到底应该怎样做,就此给学校提出一个很好的规划蓝图。张国有副校长上任后对分馆非常重视,对申请出访和考察归来后的报告都有详细的批示,要求我们出访前做培训,回来后他既对我们成功举办这次考察给予了充分肯定,亲自批示"工作细致、扎实、效果也好。希望继续采取措施积极组织好图书馆系统的培训工作,逐步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活动",同时也指出了今后的工作重点。戴馆长最后指出:分馆建设在总体规划下继续发展应该有一个新突破。
  会上还由分馆办公室主任沈正华做了“分馆试点评估总结”和“分馆办公室年度工作计划”两个报告。
  一个上午的汇报会开得紧张而热烈,无论是出访还是未出访的同志都感觉受益匪浅。通过交流,考察的成果得以共享,个人的认识得以升华,取得的经验相互借鉴,为今后工作提供了切实的指导作用。
                       
        (分馆办公室)

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为我院医教研的发展提供文献信息保障
         --记北大医院分馆Unicorn系统启动仪式

  2006年10月31日下午,北大医院图书馆Unicorn系统启动仪式在科研报告厅举行。会议由科研院长丁洁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医学部领导方伟岗副主任;北京大学图书馆戴龙基馆长、朱强、肖珑副馆长;医学图书馆李刚馆长、尹源副馆长;人民医院刘玉兰副院长等附属医院的领导与各图书馆馆长;西城区图书馆协会郭斌会长、樊亚玲馆长等参加了启动仪式。北大医院科研处赵明辉处长、谢囡副处长;重点学科带头人李若瑜等教授;部分科室主任、学科馆员与读者也参加了启动仪式。
  在喜洋洋的音乐声中,丁洁副院长宣布会议开始。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方伟岗教授首先祝贺北大医院图书馆Unicorn系统启动,新系统的启动实现了北大医院图书馆与北大图书馆、医学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合并与统一,极大地提高了各馆馆藏资源的使用效率,将进一步促进北大医院的发展。北京大学图书馆戴龙基馆长、医学图书馆李刚馆长在相继发言中表示:北大医院不仅在北京大学医院系统中首家启用了Unicorn 系统,同时在国内也是首家启用Unicorn 系统的医院图书馆,系统的启用缩短了各馆间的距离,为今后的共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民医院刘玉兰副院长在讲话中表示人民医院要紧随其后,争取早日启动Unicorn 系统。读者代表儿科医师姜玉武教授在发言中表示新系统的启动是广大读者的幸福。他从一个临床大夫、教师及科研工作者的角度表达了对文献信息的迫切需求,并表达了对图书馆网络服务等的进一步需求。
  丁洁副院长在讲话中,感谢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医学部图书馆对我院图书馆进入Unicorn系统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她表示Unicorn 系统的启用无疑将对我院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等各项工作是极大的促进,但更重要的是新系统将更好的服务读者,促进我院医教研的持续发展。
  最激动人心的一刻开始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方伟岗教授与丁洁副院长在虚拟环境下为Unicorn 系统进行剪彩,现场响起了鞭炮声和热烈的掌声,北大医院图书馆Unicorn系统正式启动。
  会后,部分领导与来宾参观了北大医院图书馆。
                     
      (北大医院分馆 黄明杰)

香港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苏德毅来访,考察分馆建设并提出建议

  

港大苏副馆长听取分馆介绍  

  2006年11月20-27日香港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苏德毅先生再次访问北大图书馆。作为图书馆聘请的顾问,这已是苏馆长第三次来访。此行他的主要任务是考察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分馆建设工作,并介绍香港大学的图书馆体系。在分馆办公室主任沈正华老师的陪同下,苏馆长走访了物理学院、中古史中心、数学学院、校史馆、北大医院、应用文理学院6个分馆,考察了分馆的资源、馆藏、服务、分馆和所属院系的关系、分馆馆员、馆舍和安全等,并与分馆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分馆馆员进行了交流。另外还给分馆馆员做了香港大学图书馆分馆系统的报告。这对分馆而言是一次难得的交流机会。
  与前两次考察一样,苏馆长提交了他的考察报告,在题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分馆发展评价"的报告中,他肯定了分馆建设的成绩,同时也对分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运行模式提出了18点具体的建议:
  1) 建议采用分散模式,即一个中心馆与多个分馆并存,由中心馆对分馆进行全面的管理,这应该是北京大学最理想的模式。
  2) 北京大学图书馆应该在更广泛的领域为学校服务,包括信息政策和信息指导。
  3) 当新的分馆加入后,应该有一个庆祝仪式,籍此向大家强调分馆建设的更大效益、对跨学科研究的贡献以及对学校经费的节约。
  4) 中心馆应当考虑在中心馆为分馆馆员提供工作交流的机会,甚至设置工作岗位。
  5) 中心馆应当在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或其它学校开展的交流计划中考虑派出分馆馆员。
  6) 中心馆应当寻求发布一种带有适当权威性的公告,着重强调在没有中心馆馆长许可的前提下,新的院系资料室是不能随便建立的。
  7) 中心馆应该考虑建立一个高级别的图书馆委员会,有更广泛的代表性,能有权定期制订和批准政策。
  8) 建议在中心领导下开展一项全校范围的图书馆空间审核,以便确切了解所有图书馆空间紧张的严重程度。继而根据确切的调查结果起草一个报告,并根据实际需要在远郊的存储中心为分馆分配馆舍。
  9) 中心馆必须优先确保分馆提高服务水平,同时这种提高一定要归结于分馆是在中心馆的指导下取得的。中心馆必须提供足够的资源以确保这样的成功。
  10) 建议分馆指导委员会中的分馆成员代表相近学科的分馆群。
  11) 应当有选择地邀请非分馆系统的资料室馆员参加分馆指导委员会,这种尝试是有益的。
  12) 分馆馆员应该被邀请参加中心馆的业务协调会并承担部分职责。
  13) 分馆建设办公室应当继续努力,使未加入分馆的院系资料室无偿地成为分馆系统的成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为分馆建设办公室配备更多的人员。
  14) 应当鼓励分馆与中心馆相关部门发展关系,而不仅仅是靠分馆建设办公室进行中转。
  15) 基于SIRSI系统在分馆系统的建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必须不断修订与分馆相关的SIRSI系统维护标准,着眼于提供更快的反应及更好的服务。
  16) 建议中心馆引领全校范围内的电子资源采购合作,着眼于消除中心馆和分馆之间过多的文献复本,在全校范围内节省经费。
  17) 建议在政策许可的情况下,中心馆承担分馆系统的总结评估,纠正分馆在服务、馆藏和工作环境方面出现的问题。
  18) 中心馆必须建立一整套针对分馆发展的标准。这些标准应当在分馆评估时用来作为衡量成功与否的依据。
  分馆工作人员反映,苏馆长的来访使他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海外同仁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读者至上的服务精神,研读他的考察报告也使他们受到很大启发。短短的一周时间,通过各种方式的交流,苏馆长给分馆留下了许多值得认真思考的题目。
                            (特藏部 张红扬)

----- 工 作 动 态 -----

 系 统 工 作 进 展

数字资源存储系统建设进展顺利

  随着数字资源的不断增长,几年间我馆已积累了相当可观的各种数字资源。由于没有专门的存储体系,这些数字资源在存储、管理以及服务等方面都面临着极大的困境。自2006年年初开始,系统部已分步骤的进行数字资源调查、存储设备的调研与购买、存储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等工作。目前,存储设备的硬件物理连接已到位,系统部已开始着手进行相关软件的安装调试工作,并根据早期完成的需求方案进行存储设备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微机服务器管理与维护

  已完成多台服务器的采购和安装工作
  根据相关项目的具体需求,已完成统一认证服务器、多媒体发布系统服务器、图工委服务器、多媒体中心中控系统的采购、安装和应用工作;并及时保障各服务器的稳定运转。
  硬盘保护卡的调研与试用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也越来越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随之而来的病毒传播也越来越频繁,对于阳光大厅读者用机的被动维护已经跟不上病毒爆发的速度。因此,为了更好的维护公共用机,决定采用新一代的硬盘保护卡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配合咨询部进行了调研,并请厂商上门介绍,最后选中了蓝光增量卡。为了进行大批量安装前减少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先借用了30块进行安装测试。使用后,工作人员反映较好。

Unicorn系统新功能测试及应用

  系统升级到GL3.0以后,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系统部在对部分系统功能进行测试的基础上,与相关应用部门配合,逐步启用新的功能。
  读者照片
  系统Wf2002版提供了显示用户照片的功能,但鉴于当时的外部环境和工作人员工作用机配置的状况,这项功能一直未启用。上学期开始一卡通办公室可以定期提供读者照片,大部分工作人员的微机也进行了更新。在此条件下,我们对系统显示读者照片的功能进行了测试,整理出操作文档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目前保安部已经正式使用该功能,流通部部分工作人员也已开始试用。使用后,工作人员反映较好,认为对工作很有帮助。
  票据打印机
  系统原来具有使用票据打印机为读者打印还书条、账单收据等,用以提醒读者备忘。但鉴于对打印机有特殊要求,一直没有使用。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和测试,我们启用了该功能。目前已完成打印机的采购、系统配置并整理了安装和使用说明文档,送交流通部试用。
  日/俄文编目试验
  系统升级到GL3.0版之后,由于使用了Unicode字符集,具备了日/俄文编目的条件。2006年度我们已进行了日文数据的批量上载试验,并为俄文编目增加配置俄文Z39.50站点。

新的应用系统开始提供服务

  现刊和民国报刊检索系统
  配合北京大学门户的开发和应用,并根据期刊部提出的需求,于2006年秋季学期进行了现刊和民国报刊检索系统的开发工作。系统部负责了解需求,组织期刊部和开发人员进行讨论,在开发过程中进行相关的协调工作。系统部还负责现刊和民国报刊书目数据的导出/导入工作,即按照一定的规则,将现刊和民国报刊书目数据从Unicorn系统中导出,再导入到现刊和民国报刊检索系统。
  CALIS教参系统的安装和试用
  根据馆里的安排,我部门工作人员参加CALIS教学参考信息子项目的本地教参信息子系统的培训,并负责进行系统的安装、调试等工作。目前我馆教学参考信息子系统已经正式投入使用。
                                (系统部)

期刊阅览部九层西文过刊库整架小记

  2006年下半年期刊部过刊阅览室的工作人员在做好日常读者服务工作的同时,还顺利完成九层书库的整架工作。该库闭架服务,存放1980年以前的西文期刊合订本。早期西文原版刊年代相对久远,开本不同、大小不均,每捆有20-30斤重。此前,这些刊在旧馆改造以后因部门忙于中文刊改分类排架工作而保持着打捆状态,存在错架现象。加之九层库架位饱和,整架工作困难重重。小组工作人员领取任务以后迎难而上,团结协作、紧密配合,每天安排2人进库拆捆、顺架,前后仅用了两个月,共倒架8万余册,整架10万余册。
  因九层库的情况特殊,整架工作非常不易:由于部分期刊回迁前需要回溯编目,没法测算预留空位,编完后只能就近放置,不少胡同来回走路都不方便。工作人员根据情况对整个书库做了总体安排,采用从后向前倒库的方式。先把地上和书架上横放的期刊归位,然后再倒架。太重的大捆就先拆捆再倒架。有些架位严重密集的地方甚至要倒两三次才能到位。顺架首先按刊架号排列,同一架号下再按年卷期排序,复本刊分套排列。发现问题就及时查找原因并做处理,在整架过程中共发现未编期刊20多种,请编目部处理后贴号上架。本室四位工作人员还克服了自身年龄偏大、身体多病等困难,出色地完成了这项工作。
  调整后的九层库不仅整齐有序面貌焕然一新,而且在服务中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查找速度,大大缩短了读者等候时间,同时也为文献传递工作提供了方便,进一步提高了纸本期刊读者服务的效率。
                            (期刊阅览部 肖凤华)

特藏整理红三楼顶图书

  2006年9月以来,特藏又开始了对原存放在红三楼顶,现存于理科楼群地下室的250箱文献的清理。这次主要以周永喜为主,特藏其他人员等协助。周永喜在艰苦的工作条件下,克服霉味、积年的灰尘所带来的不适,在年底之前将这批文献资料基本上清理完毕。这次整理出来的文献有:名人藏书、名人书信、照片、档案资料、地契、年画、地图、线装书、拓片、老照片、西文善本等。其中还意外地发现马寅初校长当时给我馆退休职工阚法箴的助理馆员聘任书。
                                 (特藏部)

特藏部工作人员在整旧

开学伊始迎 "高峰"

  每到开学初期,流通阅览部都将面临借、还书的高峰。每年春节后开学时的借、还书总量是图书馆全年之最。今年3月5日的还书量达12,408册,创历史同期之最。
  为了避免因集中还书造成的积压,保证还回的大量图书及时上架,使这些图书尽早投入使用,满足广大师生员工科研用书的需求,部门全体同人全力以赴,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积极迎?quot;高峰期"。
王藏珍、杨新运、刘克勤、祝德光、卞正肃等组长们以身作则,带领并组织协调各个岗位的工作。马丽芝、王爱农、汤德胜、曹玲丽、马文超、张俊珍、李双梅、张富荣、刘政敏等上书组的同志们,苦干、实干加巧干,高峰期人均上书量800多册,有的达上千册。还书组的同志整体配合默契,工作效率高,由他们负责办理的预约书出借量,在今年也创历史同期最高,为1,875册。狄创、刘学舫、吴颖萍、梁珊、孙晶、田燕生、高桂荣等负责整架、阅览咨询、借书的同志,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积极主动协助上架、顺架、运送读者还回的图书。
  在这段特殊时期,许多同志早来晚走,牺牲了个人的休息时间。柴振才、张军等同志中午常主动到还书处帮忙。由于上书量大,许多书尤其是外文书很重,有的同志们在工作中不顾手腕受伤了,贴上膏药继续干;有的同志累得腿痛、胳膊痛、腰背痛,但吃了止痛药,仍然"轻伤不下火线"…… 部门全体同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不分份内份外,团结一致,共同努力,顺利度过了新学期的"高峰",确保了图书的正常流通以及读者的正常使用。
  
                            (流通阅览部)

多媒体资源部及多媒体学习中心成立

  2006年11月,经馆务会决定,视听部更名为多媒体资源部。自此,传统的、以创收为主要目标的视听服务开始向针对教学科研开展的数字多媒体服务转型。
  2006年12月28日,在图书馆、学校相关院系及校外人士多方努力下,多媒体学习中心(201室)正式开放并试运行服务,提供数字音频、视频、图像不同类型、包括各类学术讲座、学习参考资料、语言学习辅助、影视/音乐/戏曲欣赏等不同内容的数字多媒体资源和服务,并即将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资源加工等更多服务。

数字图书馆服务门户正式运行

  经过为期一年的试运行,在通过反复的读者调查、并得到70%以上的读者和图书馆同行的赞成和认可之后,北大图书馆门户暨新主页完成了发布前的软件、硬件、内容的准备工作,于2007年1月2日正式发布运行。该门户网站的功能有:统一认证、统一检索、知识导航、全文获取、网上咨询、网络培训、教学辅助、科研辅助、个性化服务、用户结算等。该门户的出台,极大地提升了图书馆数字服务能力以及我馆读者服务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数字图书馆服务门户建设成效是显著的,对用户,它是一个信息与信息服务的网络环境,能够使他们更加方便、快捷、准确地获取需要的信息资源;对图书馆,门户建设是图书馆网络服务体系的整体建设,这个网络服务体系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群与服务器群的支持,而且它具有可操作性、具有有实际效益、可持续发展等特性,门户的运行使馆员的技能和水平也得到提高。
  门户运行后,图书馆组织了馆员培训工作,使图书馆馆员能够熟悉门户的功能,熟练使用这些功能,以便更好地培训读者使用门户的各种功能,使门户发挥其作用,实现其目标。

北京大学内地版中外文图书供应商招标工作正式启动

  开学以来,采访部在完成正常的文献资源采购任务之外,积极配合上级贯彻落实《北京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购方式和供应商选择管理办法(试行)》的各项规定,提交了北京大学中外文图书采购招标的各种文件,并经校文献资源招标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于2007年3月26日,正式对外发布《北京大学内地版中外文图书供应商招标公告》,此公告发布,标志着北京大学文献资源供应商招标工作正式启动,目前此项工作按规定的时间进度有条不紊地进行。

采访部利用实用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采访部临时工陈君实同志在工作中针对Workflow3.0采访功能的局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积极收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自动化部大力协助下,先后编制了采访批量查重和批量转换上载以及订单、发票自动操作两个实用程序,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加以改进、完善,极大地提高了采访部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使书目从采选到收登速度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成倍增长,人工差错率明显降低。
                                (采访部)

2006年度先进工会小组记

  2007年3月9日下午14:00,北京大学工会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北配楼举办了2007年工作部署暨表彰大会。会上,编目部工会小组与地空学院理论与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人民医院急诊科工会小组等19个集体一起被授予"先进工会小组"称号。这是对编目部工会小组工作的肯定和鼓励。
  在过去的一年里,编目部工会小组的全体会员们积极响应全民健身的号召,自觉锻炼身体,注重劳逸结合,在积极参加学校工会和馆工会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的同时,也开展自发的健身活动。既娱乐了身心,增强了体质,又全力配合了上级工会为会员办实事的各项举措。
  我们的会员在馆工会组织的爬山、太极拳、乒乓球、网球、摄影比赛、瑜伽、交谊舞、郊游等活动中各展显身手;在运动会训练和比赛中认真投入,取得了骄人战绩,为图书馆赢得了荣誉;在全民健身大步走活动中更是相互督促,全员参加。
  新会员们在各项活动中也不甘落后,她们在馆里组织的联欢会上表演小品、时装及交谊舞,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在每天下午工休,新老会员自觉坚持做广播体操,注意随时锻炼身体,把健身落实在日常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会员们的全民健身的意识。
  此外,小组成员还积极支持校级、馆级工会为会员做实事、送温暖的活动,团结互助,热心服务,会员之间互相关爱、帮助,尤其对离退休的老同志更是关心,一些在职员工如徐韶、刘丽静、周淼等利用家庭住址相近和民主党派活动及其他机会和条件,长期与本部门离退休老同志保持联系,了解他们的情况,同时把馆领导、馆工会及在职员工的关心和问候带给他们。
  通过上述活动,会员们强健了身体,陶冶了情操,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特长,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些对工作效率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升也不无益处。尽管各项活动占用了大量业余时间,但是会员们没有任何怨言,另外还有一些比赛和活动占用了上班时间,但在部门领导的支持下,在各项活动和比赛中小组会员们为了集体荣誉集思广益,精心策划,合理安排,不仅从未影响部门的业务工作,在业务工作中也取得了减少积压、培训新人、组织业务学习、促进员工提高专业技能等效果。
总之,在参与各项活动的过程中,会员更增强了相互之间的凝聚力,共建了一个和谐、快乐的集体,也为我们的集体赢得“全校先进工会小组”的殊荣。
  2006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早已开始。目前,我们正面临着举办在即的全校运动会,编目部工会小组成员已经开始摩拳擦掌,抖擞精神。在部门领导的支持下,在馆工会委员李东明和本部门工会组长徐韶的带领下,我们小组团结一心,必将工作、活动两不误,让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让我们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编目部 姜发敏)

图书馆新入馆工作人员岗前培训效果良好

  2006年我馆制定了新进人员轮岗培训制度及培训方法,并得以实施。12月培训结束后,我们分别召开了培训部门主任和受训人员的培训工作总结会议。大家一致反映:实行岗位轮训的方法很好,培训制度和培训方法完善,应该长期坚持做下去。此次岗位轮训达到了我们的预期效果和目的。大家认为:通过岗位轮训,不仅有利于新人的培养和成长,使新到馆的同志在较短的时间里,对图书馆的工作全过程有所认识,同时增进了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也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大家还提出了岗位培训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我们相信这项工作会更好地开展,内容会不断充实,措施更加完善。
                        
      (党委办公室)


----- 项 目 进 展 -----

CALIS暨CASHL管理中心联合召开馆际互借员培训会

  2006年9月25-27日,CASHL管理中心与CALIS管理中心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举办了"CALIS暨CASHL馆际互借员培训会"。参会人员共计56人,分别来自全国43所高校图书馆,通过考试获得由CASHL管理中心和CALIS管理中心颁发的 "高校馆际互借员培训证书"。
                          
    (CALIS管理中心)


建设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信息资源平台
--2006年度CASHL资源与服务的发展

  CASHL项目作为全国性的、唯一的人文社科文献收藏和服务中心,是教育部根据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和文献资源建设的需要而设立,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自2004年3月15日正式启动运行,至今已经走过了两年多的历程。两年来CASHL始终贯彻"以资源为基础、以服务为根本"的发展方针和"整体建设、分布服务、共知共享、讲求效益"的发展策略,目前在资源建设和服务方面均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CASHL的最终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信息资源平台。
  随着CASHL项目的发展和推进,2006年CASHL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包括:
1. 发布《人文社科文献资源共建共知共享北京宣言》,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2006年12月14-15日,教育部社科司与CASHL 管理中心联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召开"中国高校人文社科文献资源建设研讨会"暨学科中心启动大会,参会代表共130余人。会议发布了由70家图书馆馆长签署的《人文社科文献资源共建共知共享北京宣言》,是CASHL自2004年3月15日启动运行以来的一个里程碑。宣言的发布将有力推进人文社科文献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全面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与"文科专款"项目整合,通过一体化服务,显示建设效益
  高校文科图书引进专款从1982年项目设立至今的25年间,引进人文社科外文图书近百万册,现有70所高校图书馆直接受益于本项目,在高校的改革和发展中,外文图书引进专款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和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2006年,"文科专款"图书通过CASHL资源与服务平台对外提供借阅服务,把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信息资源的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和技术开发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借助现代化的服务手段,为全国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和教学提供高水平的文献服务,也为国家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挥文献保障作用。
3.启动学科中心,CASHL覆盖全国的三级资源与服务体系架构已经形成
  2004年3月项目启动之初只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两个全国中心,2004年10月随着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和四川大学5个区域中心的服务启动,CASHL中心扩大为7个,资源建设稳步增长,服务范围扩大,服务效益逐渐显现,成员馆加入踊跃,在广大人文社科工作者中引起强烈反响。2006年7月13-15日,CASHL2006年工作会议暨建设学科中心筹备会议在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图书馆召开。通过申报与答辩,与会专家一致评选通过10家CASHL学科中心,2006年8月,教育部批准CASHL新增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0个学科中心,并于2006年12月14日正式启动学科中心的服务。至此,CASHL覆盖全国的三级资源与服务体系架构已经形成,其意义和效果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得到显现。
4.资源与服务数量大幅度增长
  2006年,随着学科中心的启动,CASHL的期刊总量达到7,505种,文献传递请求量突破14万篇,其中,2006年累计提供文献传递服务69,305件,几乎是2004年和2005年的总和。

  下面就CASHL在资源建设与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工作与成果做详细总结。

一、 CASHL的资源发展

1.启动学科中心,期刊资源大幅扩展
  随着学科中心的加入,CASHL的期刊数量由原来的4870种增长到了7505种,其中核心期刊3216种,是项目启动时的3倍多,在国外人文社科期刊的占比由1/6增长到1/2多,基本涵盖全部人文社科学科领域。

图1 CASHL外文期刊数量增长情况

2. 加快数据加工进度,期刊目次数据增长迅猛
  用于检索外文人文社科期刊文献的"高校人文社科外文期刊目次数据库"已拥有目次数据449万条,是2004年项目启动时的6倍。
3. 整合外文图书资源,增加文献类型
  "高校人文社科外文图书联合目录"集中报道人文社科 外文原版图书24万种,其中文科专款引进图书18万种,分散收藏在CASHL全国中心和区域中心。
4. 增订电子期刊
  订购Jstor、Periodicals Archive Online 两个数据库的900余种国外著名的人文社会科学电子期刊回溯数据,最早始于16世纪。将于2007年春季开学时开通访问。
5. 增订电子图书
  订购Early English Books Online(EEBO)、Eighteen Century Collections Online(ECCO)26万种国外早期外文图书,最早始于1473年。将于2007年春季开学时开通访问。

二、 不断推进的CASHL服务体系建设

1.CASHL的品牌服务
  1)人文社会科学外文期刊检索与浏览
  2)人文社会科学外文图书联合目录检索与浏览
  3)原文传递服务
  用户可在目次浏览或检索的基础上请求原文,如不知文献来源,也可以直接提交原文传递请求。可在1-3个工作日内得到原文。
  4)电子资源检索和下载
  提供国外高学术水平的商业性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数据库的检索、原文下载和文献传递服务(其中原文下载仅限于CASHL中心馆)。
  5)其他服务
    * 期刊推荐服务:1135人推荐1519种期刊
    * 核心期刊总览服务
    * 专家咨询服务
2.2006年CASHL文献传递服务情况
  CASHL文献传递服务已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获取文献的重要来源,2006年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文献传递请求量增长迅猛。
  1) 影响不断扩大,成员单位持续增长
  目前CASHL已拥有164家签约成员馆,包括159家高校图书馆,以及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社科院研究生院图书馆、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等5家非高校图书馆。
  2) 系统注册用户和文献传递请求量稳步增长
  目前CASHL系统注册用户12,947个,是2004年的4倍。其中,教师/研究人员占44%,研究生占44%。2006年CASHL系统新增注册用户4,367个,其中高校用户占98%,非高校用户占2%。
  3) 文献传递请求总量突破14万
  CASHL文献传递总量突破14万笔,其中,2006年累计提供文献传递服务69,305件,几乎是2004年和2005年的总和。

图2 CASHL文献传递数量增长情况

  4) 满足率不断提升
  2006年平均满足率达84.6%,比2005年的76%有了大幅度提高。
  5) 期刊目次数据库访问量迅速增长
  "高校人文社科外文期刊目次数据库"检索请求达到1,136万次,是2004年的5.22倍。平均每种期刊被使用2,332次
  6) 一系列宣传推广活动效果显著,用户文献传递申请量大幅增长
  2006年,CASHL管理中心推出了如"两周年庆典特惠周 "、"年度优惠月"、"教师节服务周"、"论文开题特惠周"以及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支持西部院校的教学科研文献需求,对西部地区的CASHL成员馆全年实行2元/篇的优惠价格的"西部文献保障工程"等一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这些活动进一步扩大了CASHL项目的影响和文献传递服务的受益范围,活动期间新加入的成员馆迅速增加,系统注册用户和文献传递请求量迅速增长。2006年四次优惠活动完成文献传递请求60869笔,占2006年全年的87.8%。

图3 2006年CASHL系列优惠活动情况

  7) CASHL中心馆精诚协作,圆满完成文献传递服务任务
  随着CASHL文献传递服务的推广,CASHL各全国中心和区域中心收到的文献传递请求量也迅速增长。各中心馆在努力做好文献传递服务的同时,还充分发挥了团结协作精神,保证了整个CASHL服务体系的服务效果。

2006年CASHL中心馆服务情况

三、 相关课题研究结题

  2005年4月,CASHL管理中心与CALIS管理中心联合成立了"高校馆际互借协调组",为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工作提供了业务指导。协调组于2005年4月立项开展了《国内外馆际互借的比较研究》课题,对国内外的馆际互借现状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从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找出CASHL的差距和不足,提出CASHL文献传递服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目前,该课题完成的近10万字的研究报告已经集结为《学海津梁》一书出版。

                          (CASHL管理中心)


----- 会 议 综 述 -----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资源建设研讨会
暨CASHL学科中心启动大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低估的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贯彻党中央、教育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精神和实施计划,推动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文献资源的整合,促进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共建、共知和共享,最终构筑"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资源平台",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006年12月14日-15日,教育部社科司与"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quot;(CASHL)联合在北京大学召开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资源建设研讨会"。国家教育部有关领导、来自全国近百所高校图书馆馆长和专家学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图书馆等业内嘉宾130余人出席了会议。
  本次会议总结了近年来高校人文社科文献资源与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效益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信息共建、共知、共享的整体建设思路,并通过建立基于学科的、整合图书、期刊、电子文献等资源的"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面向全国高校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提供综合性文献信息服务,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更加有力的文献支撑。
  与会专家学者共同提出并签署了“人文社科文献资源共建、共知、共享北京宣言”,认为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项目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资源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应改善知识创新环境,促进信息公平,消除“信息鸿沟”,尽快加强和完善统一的文献资源保障与服务体系,实现共建、共知、共享,从而全面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代表们呼吁国家建立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确保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资源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呼吁全国高校图书馆应从全局出发,本着自愿、平等、互惠的原则,积极参与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资源保障与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现代化的网络和数字化技术手段,实现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全面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会议同时启动了"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各学科中心,通过发挥学科中心在重点学科资源收藏和服务方面的个性化优势,与CASHL全国中心、区域中心配合,使CASHL的资源对人文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形成"点"、"面"结合的覆盖,并依托各中心学科特色领域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全国高校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教学研究人员提供具有深度的学科咨询、信息检索与文献服务。
与会教育部领导、高校学者代表、高校图书馆代表纷纷发言,从作用、服务、使用等不同角度论述人文社会科学信息资源服务及其共知共享的重要性。来自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的工作人员解释并演说了该中心提供的各类服务。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于2004年3月15日正式启动并开始提供服务。目前已收藏有7000多种国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期刊、900多种电子期刊、20余万种电子图书,以及"高校人文社科外文期刊目次库"、"高校人文社科外文图书联合目录"等数据库,提供在线检索和浏览、书刊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相关咨询服务等。任何一所高校或研究机构,只要与CASHL签订协议,即可享受服务和相关补贴。CASHL目前已拥有160多家成员馆,包括高校图书馆和其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个人用户12,000多个。数据库检索次数达千万次,原文传递请求13万多篇。
                              (CASHL管理中心)

2006年全国图书馆古籍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

  2006年9月26-29日,本年度全国图书馆古籍工作会议在四川成都召开。
  本次会议由四川大学主办。开幕式后,会议进入主题发言。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主任张志清首先作了题为《关于图书馆古籍工作的几点思考》的报告。接着,全国高校古籍保护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主任沈乃文、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副主任陈先行、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副主任姚伯岳、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主任杨健,分别作了《高校古籍保护的现状》、《举办上海图书馆年度精品展的现实意义》、《高校古文献资源库的构建与展望》、《CALIS古籍联机合作编目的运作》的发言。接着,与会代表分别就"图书馆古籍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古籍数字化的新成就"、"古籍保护的实践与探索"、"新思路与协作共赢"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最后,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作会议总结发言。会后,与会代表参观了川大图书馆江安分馆,并进行文化考察活动。
  本次会议,与会各馆代表围绕图书馆古籍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在加强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以及加快古籍数字化进程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古籍部 李雄飞)

我馆同仁参加"朱子学与上饶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7届年会"

  2006年10月20至23日,"朱子学与上饶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7届年会"在赣东北名城上饶召开。
  朱熹是中国传统儒学的代表人物、理学大师,其思想及学术对后世历史文化影响深远,并形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谓之朱子学。上饶是朱熹的故乡,他曾在此生活过很长时间,留下了许多学术足迹。本次会议由上饶师范学院朱子研究所和福建行政学院朱子与中国文化研究室联合承办,来自海内外的130余位专家学者莅临,共提交论文110余篇、著作5部。我馆古籍部李雄飞同志参加了本次年会,并提交了题为《朱子遗集一种小考》的论文。
  
                           (古籍部 李雄飞)

----- 简 讯 -----

胡颂平子女向我馆捐赠其父日记手稿

  胡颂平日记手稿捐赠仪式,杨河副书记(左)向胡颂平先生亲属代表三子胡宏逵颁发荣誉证书

  2006年10月12日上午,胡颂平日记手稿捐赠仪式在北大图书馆举行。胡先生的次子胡宏造、三子胡宏逵、长女胡宏蕤、三女胡宏词等亲友从美国等地远道赶来出席了捐赠仪式。学校党委副书记杨河和戴龙基馆长参加了捐赠仪式并讲了话。
  胡颂平先生是胡适先生担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时的私人秘书,这种特殊身份使他对胡适先生晚年情况和思想都有很深入的了解,他所撰写《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以资料丰富享誉研究界,被誉为"中国年谱史上一项最伟大的工程";所著《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则为胡适和中国现代思想学术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胡颂平先生在追随胡适先生左右时,记下了九十五册日记,其中有不少内容是上述两部著作没有涉及到的。
  经中文系曹文轩教授和北京市作协主席刘恒的牵线搭桥,胡颂平先生的子女愿意将其父的日记捐赠给北大馆。特藏部负责了捐赠仪式和亲属共11人的接待工作。  
                                (特藏部)

图书馆"离退休、民主党派、少数民族、归侨迎新春茶话会"
暨新春送温暖活动

  2007年1月18日下午2点,图书馆在新馆展厅举行"离退休、民主党派、少数民族、归侨迎新春茶话会",共有120多人参加。图书馆部分领导和部门主任出席,党委书记兼副馆长高倬贤介绍了图书馆在过去一年的工作及所取得的成绩,并向与会的离退休、民主党派等职工致新年贺词。会间,图书馆在职员工和离退休职工等分别表演了歌舞和游艺节目,会场洋溢着新春的愉快气氛,所有参会职工同乐。图书馆每年都举办此类茶话会,使离退休职工、民主党派职工、少数民族职工和归侨职工都感受到了图书馆的温暖。
  图书馆党委还对困难与生病职工进行送温暖活动,馆领导亲自走访和慰问困难职工,将党的温暖送到职工家里。

      

 

图书馆工会通过"模范之家"验收工作

  2006年12月19日,校工会来馆进行"模范之家"验收,图书馆工会工作顺利通过验收,继续保持这一光荣称号。多年来,馆工会履行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为教职工排忧解难,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职工的业余文体生活,为构建健康和谐的图书馆环境而努力工作。

图书馆标识系统全面完工

  北大图书馆旧馆改造工程完工后,后续标识系统(门牌、路标)投标工作于2005年9月公开进行,最后择优选中天树公司方案。经过2006年一年的反复修改设计,使中标方案与馆内大空间环境协调,再经过制作和安装,北大图书馆标识系统于年底全部完成。共计装大小牌202块。标识系统注意增加了燕园文化元素,如配上有代表性的学校景点图案,令系统与北大图书馆的人文传统和环境相协调,颜色也比较典雅美观,颜色基调为月白、暖灰、赭石、红等,与新馆色调一致。图书馆标识系统不仅为读者利用图书馆指明了路径,而且完善了图书馆服务环境,使其与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融为一体。

图书馆完成首个年度报告

  图书馆第一本年度报告(2002-2005)于10月底编辑完成,12月12日印刷完成,并分发给学校相关单位、本馆职工及兄弟图书馆参考。年度报告以后将逐年出版,作为图书馆向国内外同行和读者展示图书馆各项工作的精品平台。

邓广铭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展

  2007年3月16日至17日,北京大学中古史中心举办了"邓广铭教授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为配合此次国际会议,同时纪念邓广铭先生,北大文库举办了"邓广铭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展"。
                         
        (特藏部)

我馆已故中文编目股股长施廷镛先生遗著出版并获奖

  经笔者整理,施廷镛先生的遗著《中国丛书知见录》和《古籍珍稀版本知见录》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并分获2005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二等奖。
  施廷镛先生是我国图书馆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古文献学家。曾用名镜宇,字凤笙,晚号奋生,原籍安徽省休宁县东乡施村。生于清光绪十九年(即1893年),光绪末年就读于南洋方言学堂法文班。1922年,由于先生对古籍版本目录学的浓厚兴趣,他被调入刚刚筹建的东南大学图书馆从事中文图书编目工作,从此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祖国的图书馆事业。1929年在清华大学图书馆担任中文图书分类编目和中文古籍的采购工作。 "七·七事变"后,他被聘为燕京大学图书馆中日文编目组组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编目股股长。1946年,南下任中央大学(南京解放后改为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编目部主任。1961年,升任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1963年,受北京图书馆图书馆专业书籍编辑部聘请为特约编辑,并受邀担任《图书馆》杂志的特约通讯员。施先生历任江苏、北平、全国图书馆协会会员或理事及学术委员会委员。
  百多年来,经过数代员工的不懈努力,北京大学图书馆才有了今天富藏古籍150万册,位列全国三甲,雄居高校之首的辉煌,这其中也凝聚着施先生的心血。我馆现存的数万张燕大古籍卡片目录,就是先生当年在燕大图书馆任中日文编目组组长时主持编制而成的,而且有相当大一部分卡片是先生亲笔抄写的,那工整秀丽的字迹,真是让人赏心悦目;那准确而细致的著录,更是让内行人由衷地钦佩编者的深厚功底。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在计算机技术普遍应用于图书馆,特别是自动化程度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的北大图书馆,目前这些卡片仍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由衷地感谢施廷镛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这笔宝贵财富
  这已是继《清代禁毁书目题注/外一种》后,笔者整理的又两部施廷镛先生的遗著,能有机会整理先生之遗作,实乃大幸,也是一种缘分。整理出版先生之遗作,不仅是我们这些"后辈同事"表达对先生深深缅怀和诚挚敬意的一种方式,更可让先生之学术嘉惠学林后人,让先生之思想和精神传之不朽!
                              (古籍部 李雄飞)


喜 讯

§ 2006年8月24-28日,在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暨2005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评审会上,经有关专家的严格评审,2005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隆重揭晓。其中,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由我馆古籍部李雄飞同志参与整理和校订的、原我馆中文编目股股长、我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古文献学家施廷镛先生的遗著《中国丛书知见录》和《古籍珍稀版本知见录》,分获一、二等奖。

§ 2006年12月26日,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工作总结暨2007年馆长新春联谊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召开。北京地区各高校图书馆馆长欢聚一堂,共同回顾、总结了2006年的工作成绩。教育部高教司教学条件处李晓明处长、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徐宝力处长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揭晓了"2004-2006年度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优秀学术论著奖"的获奖名单。此次评奖,共有8个图书馆申报著作10部,24个图书馆申报论文68篇。经过评审委员会严格审核,最终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12名。我馆送审著作一部、论文两篇,全部获奖。其中,古籍部姚伯岳同志所著《中国图书版本学》一书,获得一等奖,是送审著作中唯一的一等奖。李雄飞同志所撰《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满文古籍孤本提要》一文,获得三等奖。信息咨询部的廖三三同志所撰《图书馆电子期刊管理与服务的现状与发展》一文,获得三等奖。

§ 2006年9月29日,CALIS管理中心和CADAL管理中心在浙江大学召开了"CALIS和CADAL'十五'建设总结表彰会",对为项目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并颁发证书。共28个单位,91个人受到表彰。
  北大图书馆暨文理中心获得以下奖项:
    CALIS:"全国和地区中心建设"一等奖(获奖单位共5个)
    CALIS:"文献传递服务"一等奖(获奖单位共6个)
    CALIS:"引进资源建设"一等奖(获奖单位共2个)
    CADAL:"数字资源建设"一等奖(获奖单位共3个)
  北大图书馆职工获得以下先进个人奖项:
    CALIS全国和地区中心建设奖:张春红、聂华
    CALIS文献传递服务奖:舒红、别立谦
    CALIS引进资源建设奖:章琳、李浩凌
    重点学科导航数据库建设奖:吴跃(西安交大负责的项目)
    CALIS"十五"全国高校专题特色库建设奖:沈芸芸(武汉大学负责的项目)
    CALIS分布式虚拟参考咨询项目建设奖:刘素清(上海交通大学负责的项目

§ 根据北京高校图工委的要求评选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优秀工作者,获奖情况如下:
  北京地区高校优秀图书馆工作者:蒋国生、邹新明、廖三三、周慕红
  其他由各部门推选出的8名优秀工作者:
    别立谦、刘丽静、潘筠、陈体仁、丁世良、李淑敏、陈凌、朱强
  作为图书馆优秀工作者提出表彰。

§ 2006年 发展办公室张健和编目部李东明为中共预备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