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科技之光|前沿科技讲座 陈良怡:开发跨尺度超分辨成像方法,促进生物医学研究范式的改变
发布时间:2025-11-12 04:02
时 间:2025-11-19 15:10 至 2025-11-19 16:40
地 点:艺术鉴赏厅
主讲人: 陈良怡

北京大学图书馆科学艺术文化交流服务致力于依托北京大学多学科综合性高校的优势资源,发挥图书馆在科学、艺术、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传播优势,打造具有特色的科学交流服务模式、艺术交流服务模式和综合展览服务模式,建设具有影响力的科学艺术文化交流服务品牌。近期,图书馆和九三学社北京大学委员会合作举办前沿科技系列讲座,主讲人将多角度、多层次地分享他们的知识、见解和经验,为我们打开一扇扇新的视野之窗。

在这里,你不仅能听到权威专家对各个领域最新进展和前沿问题的解读与分析,还能与他们面对面交流互动,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在这里,你不仅能接触到丰富有内涵和魅力的科学的奥秘,还能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感兴趣的话题。在这里,你不仅能收获知识和技能,还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科技之光|前沿科技系列讲座第十六讲开发跨尺度超分辨成像方法,促进生物医学研究范式的改变的具体信息,名额有限,快来报名参加吧~

讲座主题:开发跨尺度超分辨成像方法,促进生物医学研究范式的改变

主讲嘉宾:陈良怡(北京大学博雅特聘、长聘教授,新基石研究员)

主持人:张研(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九三学社北京大学委员会副主委)

时间:20251119 星期三 15:10-16:40

地点:图书馆南配楼艺术鉴赏厅

内容简介:这个报告中我们将介绍我们实验室在过去十五年中结合物理、数学和工程方法,开发跨尺度活细胞活体超分辨成像技术历程。同时也将介绍,当我们能够观察、分析和整合不同尺度信息时,所发现的糖尿病相关葡萄糖刺激的两相胰岛素分泌新机制。

嘉宾介绍:陈良怡,北京大学博雅特聘、长聘教授,新基石研究员。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副主任,获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延续)资助,是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法国科学院生物成像国际研究网络的中方总协调人。为了在不同的时空尺度研究糖尿病相关的胰岛素分泌调控,在微观、宏观及跨尺度超分辨成像领域取得系统性创新,建立了多项新理论与关键技术,显著推动了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研究。包括:在活细胞尺度上,提出随机噪声与重建伪影的理论关系并引入时空信息的海森正则化,发明海森结构光显微镜,将光毒性降低三个数量级,实现活细胞线粒体嵴及胰岛素囊泡融合孔道的实时成像;进一步发明荧光–无标记双模态显微镜,实现活细胞全景超分辨成像并发现新细胞器;开发4Pi-SIM与3D-MP-SIM技术,获得100纳米各向同性分辨率及十倍速率提升;在在体成像方面,研制微型化双光子、三光子显微镜,实现自由行为动物皮层及海马成像,助力解析网格神经元三维结构;在跨尺度成像方面,我们提出数学超分辨理论,突破瑞利极限,应用在超分辨率结构光成像上,实现活细胞60纳米、564赫兹长时间成像,应用在多光子以及光片显微镜上,提高在体成像分辨率。它也成为底层技术支撑,也延伸至水下声学成像、天文观测等领域。系列工作多次入选中国科学、生命科学以及光学的年度重大进展以及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应用跨尺度成像新技术也揭示重要生物医学发现,包括活细胞超分辨病理学精准解析遗传罕见病不同亚型机制,超分辨成像揭示胰岛素囊泡快速胞吐和回收机制,胰岛水平的糖尿病胰岛素分泌新机制等。包括微型化多光子显微镜以及活细胞超分辨率显微镜等技术已经商业化,整机在与Zeiss、Nikon 等高端产品头对头竞争中胜出,解决高端显微镜的卡脖子问题,驱动源自中国的原创技术的出海,完成对欧美国家的整机出口。商业化机器使用已产出超400 篇,完成从基础理论创新-新技术方法-生物医学应用-商业转化-推动领域前进的闭环。

本次活动采取线上报名方式,名额有限,先到先得。校外人员报名参加活动,需自行解决入校和入馆事宜。

本次活动已纳入北京大学图书馆科学艺术文化交流活动集章范围,参加讲座及集章活动请提前10分钟抵达现场。

联系电话: 62757165-807/815/816

报名链接:https://v.wjx.cn/vm/tcfF5w4.aspx#      

报名二维码:


                     

北京大学图书馆

九三学社北京大学委员会

202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