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地学之美
第五讲
地学之美讲座 | 李嘉琪:迈出地球摇篮之外:月球与行星探测
发布时间:2025-11-13 04:52
时 间:2025-11-21 15:10 至 2025-11-21 16:40
地 点:艺术鉴赏厅
主讲人: 李嘉琪

地学之美,美在自然:雄奇的山脉、迷人的湖泊、奇特的岩石,无一不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地学之美,美在科学:地球的演变、生物的进化、矿藏的形成,地学工作者不断探寻着自然界的奥秘。地学之美,美在历史:从远古的恐龙时代到现代的人类文明,地球母亲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历史。地学之美,美在创新:从传统的地质调查到现代的地球物理勘探、遥感技术等,地球与行星科学在不断发展,极大地开拓了人类的视野和活动疆域。

北大图书馆依托北京大学多学科综合性高校优势资源,深挖不同学科的美育内涵,激发学生对各学科的探究兴趣,提升综合素质,面向本校学生开创了“学科之美”讲座品牌。近期,图书馆和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合作举办“地学之美”系列讲座,邀请地空学院各研究领域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解读地学之美。

以下是第五讲“迈出地球摇篮之外:月球与行星探测”的具体信息,名额有限,快来报名参加吧~


主题:迈出地球摇篮之外:月球与行星探测

主讲嘉宾:李嘉琪(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助理教授)

主持人:石静(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博雅博士后)

时间:2025年11月21日星期五15:10-16:40

地点:图书馆南配楼艺术鉴赏厅

内容简介:行星科学是研究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和行星系的基本特征、形成和演化规律的一门交叉学科,也是我国“深空探测”战略的重要科学支撑,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与航天强国的进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在本次报告中,我将从人类早期的行星观测谈起,回顾现代国内外主要行星探测任务。重点介绍2018年火星 InSight(洞察号)任务的科学发现;回顾阿波罗探月计划,并展望嫦娥系列任务与阿尔忒弥斯(Artemis)载人登月计划带来的新机遇;探讨如何利用地球上的类行星环境开展模拟实验与前瞻性研究;分享未来针对金星、冰卫星、小行星等太阳系其他固态天体的探测计划与科学展望。

主讲嘉宾简介:李嘉琪,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助理教授。2014年和2019年在北京大学获得本科和博士学位,后在密歇根州立大学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24年入职北京大学。主讲《固体行星物理》本科生课程,以及《地球物理野外实习》实践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为利用地震学方法研究类地行星的内部结构及其形成演化。2021-2023年担任AGU Seismology Executive Committee的青年科学家代表,2021-2023年参与美国洞察号(InSight)火星探测计划,现担任美国宇航局(NASA)行星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委员会成员。

近五年,在Science、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共发表SCI论文27篇,其中第一作者9篇。2018年获AGU OSPA奖。主持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引进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基金委面上项目、基金委“深空探测”专项项目。

延伸阅读: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本次讲座主题,主讲老师推荐了以下参考书:

1. McSween, Harry Y. Planetary geoscienc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9.【索书号:P17/M249】

2. De Pater, Imke. Lissauer, Jack Jonathan. Planetary science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5.【索书号:523.2(4369686.1)】

3. Nimmo, F., & Pappalardo, R. T. (2016). Ocean worlds in the outer solar system.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Planets, 121(8), 1378–1399.

本次活动采取线上报名方式,名额有限,先到先得。校外人员报名参加活动,需自行解决入校和入馆事宜。

本次活动已纳入北京大学图书馆科学艺术文化交流活动集章范围,参加讲座及集章活动请提前10分钟抵达现场。

联系电话: 62757165-815/807/816

报名链接:https://www.wjx.cn/vm/OGiQ4zU.aspx#

报名二维码:

图书馆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2025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