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系列讲座第五讲举行 傅刚教授主讲“魏晋南北朝诗歌的阅读与欣赏”
11月8日下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系列讲座第五讲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北配楼科学报告厅举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文选》学研究会会长傅刚就如何阅读和欣赏魏晋南北朝诗歌与在场师生进行了分享。
傅刚教授讲座现场
讲座开始,傅刚教授首先介绍了对魏晋南北朝诗歌进行赏析的重要价值。他介绍,尽管有观点将魏晋南北朝视为唐朝诗歌的准备时期,但南北朝诗歌确有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国五大诗人中,魏晋南北朝就诞生了曹植和陶渊明两位。因此,在改革开放后,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篇章。
随后,傅刚教授从如何认识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作品以及如何阅读与欣赏魏晋南北朝诗歌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他指出,古代文学和以文艺本身为追求的现当代文学存在显著不同。在我国古代时期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文艺作品发展的很晚,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曹丕首次把文学提高到了“经国”的地位,文学自此开始兴盛。魏晋南北朝诗歌是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是诗歌由古体向近体流动变化的重要阶段,它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如东晋名士的活动是中国人的思想从一个更关注于切身的层面到哲学层面来思考人生的转变,其代表就是玄言诗,反映了玄学名士的内心世界。此外,魏晋南北朝诗歌具有独立的诗歌价值,产生了诸多著名的诗人和作品,形成了诗歌史上的著名现象,其所具有的诗歌艺术特征是独冠一代的,为后人所吟诵欣赏。
傅刚教授讲座现场
为了更好的阅读和欣赏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傅刚教授强调我们需要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状况、诗歌的发展状况以及诗歌写作的手段和艺术特征。讲座最后,傅刚以曹操《蒿里行》、赵师秀《秋夜偶成》等作品为例,带领同学们鉴赏领会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独有的风骨和魅力。欣赏该时期的诗歌,要破除声律的概念,欣赏其古朴、真质之美。
在互动环节中在场师生积极提问,傅刚教授一一耐心解答,本次讲座获得圆满成功。
现场同学提问
傅刚教授与部分读者合影
文字:张毅
摄影:李正茂